无论美国的《时代周刊》是如何地想让你相信,你都不是当今互联网上最重要或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虽然我们这些IT网站的编辑们和旁人一样,都非常喜欢那些有 特色的在线博客,社交网络或是各种稀奇古怪的带色或不带色的网络视频。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些创建了诸如Craigslist、MySpace 或是YouTube这一类著名网站的英雄们,这些互联网上的潜力明星们绝大多数都会被广告网站或其他在线垃圾信息所淹没。
那么,又是哪些人在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互联网世界呢?我们考察了数百位在当今互联网世界中最为显赫、最具有权势的政客、博客、思想家以及企业领袖,试图想要 找出究竟是哪些人的贡献,将互联网塑造成的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样子。最后,我们列出了一份最具有影响力的50人大名单 —— 恩,事实上是最具有影响力的62位人物,不过,正如你将会看到的那样,其中有些人你很难将他们分开列出。另外,请别感到灰心丧气:想办法让多一些的用户来 浏览你自己的网站吧,说不定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你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这份名单当中。
1. Eric Schmidt、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著名的“Google 三雄”
当你公司的股票价格能够最高飙升到每股500美元,当你的全部身家价值 330亿美元现金,当你运营着当今互联网世界中流量最大的搜索引擎,那么,几乎就可以这样说,你能够负担得起任何自己想要完成的梦想了。Sergey Brin 和 Larry Page两人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小项目,奇迹般地成长成了当今互联网世界当中最炙手可热的“动力之源”。Google这个词,也成为了在这份排行榜当中少数 几个能够从一个品牌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动词的名字。Schmidt于2001年离开了Novell公司,加入了Google公司的董事会,并且很快成为了公 司的首席执行官。在完成了对整个在线广告世界的征服之后,Google似乎又开始加速进入了一个“疯狂并购”的时代,而它对于顶级在线视频分享网站 YouTube的震撼性收购,标志着 Google 又向完全统治整个互联网世界迈出了巨大而坚实的一步。
2. Steve Jobs,苹果公司CEO
毫无疑问的,你肯定已经厌倦了各大传媒对这位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一举一动所作出的铺天盖地的报导,但是当一个人对盗版音乐的控诉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响 应的时候,你很难忽略他所拥有的力量。Jobs普及了合法的音乐下载服务,以及合法的电视和电影下载服务。虽然iPhone至少要在五个月之后才能发布, 但是它在“MacWorld博览会(MacWorld Expo)”上的震撼演出,预示着这款产品很有可能会最终普及人们在手持移动设备上进行互联网冲浪活动。
3. Bram Cohen,BitTorrent创始人
像是KaZaA 和 eDonkey 这一类的P2P系统已经成为了昨日黄花。未来都是属于BitTorrent的,这个来自于数学奇才和编程神童Bram Cohen的创意!诞生于2001年的BitTorrent,通过将硬件和带宽等相关下载负荷在网络中进行合理分配,已经成为了现在互联网上下载大型文件(比如电影)最为流行的方式。该项技术在处理大型文件方面的卓越表现,让Cohen陷入了与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麻烦之中,后者曾要求BitTorrent从自己的网络当中删除侵犯版权的内容。但是这点挫折并没有减缓BitTorrent的急速发 展。有报道说,在当今整个互联网世界的流量当中,有超过1/3是来自于BitTorrent客户端的。而BitTorrent最终也和各大娱乐巨头达成了 协议,决定将各自的力量联合在一起。新的“BitTorrent娱乐网络(BitTorrent Entertainment Network)”最近发布了数以千计的经过行业核准的电影、电视节目、游戏以及用于零售或是出租的歌曲。
4. Mike Morhaime,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总裁
在互联网游戏世界当中,有一个“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而它就是一切。魔兽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8百万名游戏玩家,而暴雪公司每年从它的身上所赚取的利润超过15亿美元。为了有机会 能够获得那把“永恒正义之剑(Blade of Eternal Justice)”,假如这样做真的有效的话,任何一位WOW游戏玩家都会甘愿将Mike Morhaime 当作神明一样来崇拜、来感激。正如“第二人生(Second Life,参见第17名)”一样,以这个游戏为中心,在真实世界当中已经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不过,与第二人生所不同的是,这些商业活动 —— 无论其利用的是魔兽世界中的经济体系,还是游戏体系 —— 并不全都是受到欢迎的。
5. Jimmy Wales,维基百科全书创始人
有无数的网络用户,当他们想要研究某一个问题的时候,都会将互联网的知识宝库 —— 维基百科全书(Wikipedia)当作自己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而维基百科全书上那些由用户所创作的内容现在已经是如此的可靠,以至于全球顶尖的学 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宣称它在准确度方面“已经能够和传统的《大英百科全书》相媲美了”。自从2004年以来,维基百科全书已经被当作是一 个权威的信息来源,在超过100件美国法庭判决当中被引用。然后,维基百科全书所具有的巨大声望,也让它自身成为垃圾信息发布者(spammers)的一 个重要目标 —— 垃圾信息在维基百科全书上一度曾经是如此的猖獗,以至于网站的管理者们不得不暂时屏蔽了整个卡塔尔地区的编辑权限。为了对抗网络垃圾信息,Wales决定 在维基百科全书网站中的所有外向链接中都加入“不要索引(nofollow)”的标签,来告诉网络搜索引擎忽略掉这些链接,从而避免对这些链接所指向的目 标网站在搜索引擎上的排名有任何人为影响。这一策略确保了维基百科全书本身在搜索结果中的重要地位会日益增长。但是对于Wales本人来说,维基百科全书 仅仅才是一个开始。他最近发布了自己的网络搜索引擎 ——WikiSeek。这个网络搜索引擎仅仅会检索那些在维基百科全书当中所提到的网站。
6. John Doerr,Kleiner, Perkins, Caulfield & Byers 风险投资家
作为前任英特尔公司的销售人员,John Doerr 已经成为硅谷风险投资领域的王者长达27年了。在这27年当中,他投资了一系列著名的高新科技企业,从“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到“亚马逊网站(Amazon.com)”,再到现在炙手可热的Google公司。Jeff Bezos (参见第24名)曾经将描述Doerr为“整个互联网力量源泉的中心。” John Doerr 同样也乐于用自己的巨大财富来支持自己的政治观点。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推动和支持了一系列涉及可替代能源和干细胞研究等极具争议性的法律提案。
7. Craig Newmark,Craigslist 创始人
他的网站没有任何广告,只向浏览者中的极少数人收取少得可怜的一点费用,采用了一个“.org”的非盈利性域名后缀,仅仅雇用了23个人。虽然它的外观可 以说是“简陋”,但Craigslist网站在去年九月份中一共获得了1410万次页面浏览量;并且根据行业研究公司的comScore Media Metrix 调查数据,Craigslist的网站流量在去年九月份中排名全球第五十二位。对于很多人来说,Newmark的Craigslist网站几乎已经成为了 一种让人上瘾的“毒品”:这些人一面逃避着自己的日常工作,一面却乐此不疲地狂热地更新着Craigslist网站上的关于免费玩意儿、狂欢派对和个人广 告的各种各样的列表。最为重要的是,Craigslist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摧毁了线下分类广告市场。(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单单是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海湾地 区,Craigslist网站让当地报纸的分类广告生意每年损失掉的利润就高达 6500万美元。)传统媒体,你们要小心了!
8. Peter Levinsohn,FOX 交互传媒公司总裁
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 旗下的FOX交互传媒公司(Fox Interactive Media),是互联网上最具力量的实体之一,它控制着13家网络站点,从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MySpace.com到极具争议的FOX新闻网站 (FoxNews.com)。作为对新闻集团传统的电影电视资产组合的一种补充,根据行业研究公司comScore World Metrix的调查数据,这个专注于互联网领域的部门位列于在去年12月评选出的“全球十大浏览量最高的资产组合”之中。根据TechCrunch网站 (参见第30名)的报道,在未来它还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加显赫,因为现在FOX交互传媒公司手中依然掌握着20亿的空闲收购资金,足够其完成一系列大的动作 了
9. Marissa Mayer,Google 第一美女,Google 搜索产品&用户体验部副总裁
Google公司的产品女皇,宏观统筹着这个搜索巨人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互联网服务和工具列表,诸如Google地图、Goolge 桌面搜索以及Google Base —— 一个与eBay相似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这位Google“第一夫人”于1999年的时候以第一位女性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Google公司(她大概是 Google所雇用的第二十名员工),专门负责开发Google那现在广为人们所熟悉的简洁外观风格。不过,请别错误地以为她只知道工作,而不知道该怎样 放松;根据Google官方网站的报道,是她组织了Google的“员工电影之夜”活动。
10. Chad Hurley 和 Steve Chen,YouTube 网站创始人
除了Google对公司的收购,YouTube网站的创始人Chad Hurley(CEO)和 Steve Chen(CTO)看起来似乎是一有时机,就想要震撼世界。这个网络视频分享的中流砥柱宣布它计划为用户所拍摄的视频短片付费,并且它也已经同几家大型传 媒公司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诸如MTV、NBC、华纳音乐公司,以及其他等等)。前共同创始人Jawed Karim则为了继续自己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硕士学业而离开了公司。
11. Kevin J. Marti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
他的外表也许看起来很天真,看起来很谦虚,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Martin是现在互联网上最具有权势的官僚。自从他在2005年接管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FCC)之后,至今为止,他几乎还没有遭遇过什么非议,也没有惹上任何像是他前任Michael Powell那样的丑闻。但是,这并不就表示他不能像他前任那样切断你家的网络连接,如果他真的想这样做的话。
12. Brad Templeton,电子边界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董事会主席
假如你对电子版权体系感到不满,如果你自己的隐私曾遭到侵犯,你要 知道Brad Templeton和他的电子边界基金会(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是你的朋友。他们曾为那些被美国唱片行业协会(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所起诉的文件分享者们而辩护;他们曾对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披露用户搜索记录的行为而发起过抗议;现在他们又在为那些刊登了礼来制药公司(Eli Lilly)所谓的“谣言”—— 有关于精神类药物“再普乐(Zyprexa)”的副作用相关的泄密文档 —— 的博客们重获言论自由而斗争。Templeton 对“版权问题”和“言论自由”所拥有的激情并不令人感到惊讶。这位互联网出版界的斗士从1989年就开始了自己的事业,那时他创建了ClariNet,一 家出版他称之为“互联网第一份报纸”的公司。
13. Henry Chon,Cyworld 网站CEO
请不要将Cyworld叫做韩国的MySpace;事实上, MySpace是美国的Cyworld!在韩国,有大约四分之一的人(而在它的青少年和二十几岁的人群当中有大约90%的人)拥有Cyworld网站的帐 户。在这里,用户可以为自己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网络角色,代替自己生活在这个独一无二的网络空间当中。在2006年,网站的首席执行官(CEO) Henry Chon将Cyworld带到了美国之滨。虽然Cyworld在这里还没有取得任何值得大书一笔的成功,但是MySpace将再也无法高枕无忧了,假如 Henry Chon过去辉煌的战绩对未来的竞争有任何提示的话。
14. Shana Fisher,InterActiveCorp(IAC)公司战略管理部门高级副总裁
InterActiveCorp(IAC)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Barry Diller热爱自己的在线帝国。在一场收购的“狂欢盛宴”之后,IAC公司现在拥有了Ask.com、Citysearch、 Expedia、Match.com、Ticketmaster以及其他一系列以服务为导向的互联网生意。但是又是谁在告诉Diller应该将这些金钱投 放在这些地方的呢?那就是他的合并和收购顾问,公司的高级副总裁Shana Fisher,她决定着IAC公司最终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以及在什么时候进行投资。Shana Fisher牢牢地掌控着IAC公司的钱袋,这让她无可辩驳地成为了当今互联网上最具有权势的女人。
15. Niklas Zennstrom 和 Janus Friis,Skype和KaZaA的创始人
看起来Niklas Zennstrom和Janus Friis这两个家伙似乎永远也停不下来。一开始他们创建了广为流行的(虽然也是恶意软件横行的)P2P文件分享网络KaZaA;紧跟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 开发出了现在世界上最流行的网络语音通讯软件Skype。在将Skype以26亿美元的天价卖给了eBay之后,这对黄金搭档又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创意工 作室之中,开发了第三款产品Joost(也就是先前的“威尼斯项目(The Venice Project)”),一个现在已经处于了封闭测试阶段的P2P网络视频分发服务。Zennstrom和Friis能够在互联网世界当中取得自己的三连胜 吗?在被迫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美国唱片行业协会(RIAA)就对KaZaA的诉讼达成和解之后,为了给自己的Joost的正式发布做好准备,他们如今又正 在同各大内容生产厂商们进行面对面的谈判。
16. Matt Mullenweg,WordPress 博客网站和软件的开发者
Matt Mullenweg的外表看起来非常年轻,但是这位年仅22岁的开放源代码狂热份子开发了著名的WordPress软件,一个受到了全球博客迷们狂热追捧 的开放源代码发布软件。到了2004年的时候,WordPress已经变得是如此的出名,以致互联网信息的发布中心CNet专门雇用了 Mullenweg,让他工作在WordPress和其他项目之上。不过,Mullenweg在2005年时又从CNet辞了职,将自己全部的时间与精力 都投注在了WordPress项目之上。今天,WordPress已经越发成为了一个卓越的内容管理系统(CMS),拥有了种类繁多的模板、小配件和插 件,以及Askismet反垃圾信息保护系统。
17. Philip Rosedale,Linden实验室CEO
Philip Rosedale吸取了“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的概念,并将它移植到了当今互联网上最受人关注的虚拟世界:第二人生(Second Life)当中。但是,不要以为它仅仅是一个游戏。对于越来越多的“常驻民”来说,第二人生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人生”,在这里他们可以完成任何在虚拟 世界当中可以完成的事情,从结婚到在这个网站的疆界之内建立一个垄断性的企业。很多真实世界中的企业公司也开始在第二人生当中开设自己的分部。事实上,第 二人生已经变得是如此的流行,以至于一些负面性的评论也开始呈现:Nick Denton的 Valleywag(参见第45名)就已经将这个游戏的经济体系比喻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
18. Jon Lech Johansen,DeCSS 解密程序的发明者
也就是著名的“DVD- Jon”!他是一名挪威黑客,专门破解那些使用在DVD电影之上的加密系统,从而使它们能够被使用者所拷贝。他在2002年的时候发布了DeCSS解密程 序,并且很快在自己的祖国受到了起诉。在最终被宣判无罪之后,他又转而去破解苹果公司iTune的数字版权管理系统(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此同时作为一 名软件开发者在美国工作。虽然在破解高分辨率DVD格式的竞赛当中被现在仍然匿名的黑客muslix64所击败(muslix64在去年年末的时候率先创 造出了用于HD DVD光碟的“备份”程序,并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编写出了蓝光光碟的“备份”程序),Johansen依然是大型传媒公司最为惧怕的“叛逆者”。
19. Jerry Yang、David Filo 和 Terry Semel,Yahoo!三巨头
Google公司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它对YouTube网站 16.5亿美元天价的震撼性收购,也许曾一度将Yahoo公司挤出了世人关注的中心,但是现在这位网络巨人在由创始人Yang 和 Filo 以及公司 CEO Terry Semel所组成的“三驾马车”的领导之下又杀了回来!在过去的两年中,Yahoo公司收购了著名的在线图片分享网站Flickr和社会性书签网站 Del.icio.us。它同时也在坚持不懈地发布着新的服务和应用,诸如Yahoo美食和Yahoo管道(用于创建个性化的数据Feed)。Yahoo 公司最近向Panama广告平台的迁移,标志着它为了夺回由Google所占据网络广告利润,又发起了一轮新的攻势。
20. 马云,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
想要在中国做生意,又不用买一张国际机票直飞上海吗?阿里巴巴网站(Alibaba.com)是你最好的选择。这个由马云创建于1999年的,获得了巨大 成功的B2B电子交易市场是在互联网上接交生意伙伴、获取交易订单和产品供应的最佳场所。2005年,Yahoo公司向阿里巴巴网站注入了数十亿美元的投 资,并令其全权运营旗下的雅虎中国。
21. Brewster Kahle,互联网存档网站(Internet Archive)主管
自从1996年创建以来,非营利性的互联网存档网站(Internet Archive)已经收集了数以TB计的数据,这里面包括了古老的书籍、电影、音乐以及无线电广播节目等等。与此同时,它所具有的另一项名为“时光机器 (Wayback Machine)”的功能,一直在以网页快照的形式静悄悄地记录着互联网的历史,以纪念那些我们曾经浏览过的“世界”。想了解它的神奇之处吗?进入到互联 网存档网站中,看看它为你最喜欢的网站所留存下的古老的网页快照,你也许会被这些网站曾经是如此的不同而震撼。Kahle胸怀着“保存我们的数字遗产”这 个崇高的目标,创建了互联网存档网站。但是,你不要被他谦逊的姿态所迷惑了:Kahle同样也非常的强硬 —— 他一直在不断地对举世闻名的第一法律修正案“Kahle 诉 Gonzales”案件中对美国版权法律所作出的改变发起挑战。
22. Ray Ozzie,微软公司首席软件构架师
2006年,在长达30年的亲政生涯之后,比尔?盖茨终于从微软公司首席软件构架师的“王位”上退了下来,旁观者们则在为他的继任者人选而拍手叫好:软件 梦想家Ray Ozzie。这位Lotus Notes办公软件和Groove协作软件的缔造者,现在全权肩负起了微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担,以确保在这个互联网日益威胁要替代传统电脑桌面操作系统的时代,继续保持微软公司在技术领域的王者地位。作为在计算机协作领域的先驱者,Ozzie看起来完全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不过,我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建议,Ray:你应该考虑从常常更新自己的博客做起
23. Markos Moulitsas Zuniga,Daily Kos 博客
作为左派在互联网上最嘹亮的声音,Markos "Kos" Moulitsas一直是一个无人可以匹敌的政治评论中心。他的博客吸引了来自各种各样的不同政见者的评论,从自由主义激进份子,到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南 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再到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Moulitsas甚至还为那些与自己持相同政见的激进份子们举行了一次大会。Kos所认同的观点并不总是会获得胜利,但是在去年美国康 涅狄格州民主党参议员选举当中,他对于Ned Lamont的支持直接导致了其竞争对手Joe Lieberman的失利,虽然Lieberman最终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赢得了大选。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Kos有为自己进行任何政治活动的打算。
24. Jeff Bezos,亚马逊网站(Amazon)CEO< 虽然在当初发布这个网站的时候,Bezos也许仅仅是打算将它建立成为一个大型的互联网在线书店,但是他后来的行动表明:将书籍和音乐CD分销到全国,这 仅仅只是他辉煌征途中的第一步。在紧跟着的一轮发展当中,Bezos又向自己的货架上增添的许多新的商品:玩具、T恤以及电动工具。现在,到了这部恢弘史 诗的第三章,Bezos又全身投入了互联网服务生意当中。而这又孕育着怎样的改变呢?作为开始,Bezos为开发网站发布了一个新的框架 (framework),其中包括了名为“有效计算(utility computing)”的网络服务,该服务能够让你以每小时10美分的价格购买服务器的计算时间。与此同时,当我们在等待着看看Bezos新奇的网格计算 战略能否成功的同时,请不要忘记了亚马逊网站能够以5折的优惠价格卖给你梦寐以求的马桶盖银制装饰品。 25. Robert Scoble,PodTech.net网站多媒体部门副总裁
当你看到大型的商业公司想要加入某个草根运动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草根行动已经成功了。而至少在这一次,这个名叫微软的商业巨头总算是把事情做对了。而这 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Robert Scoble。当他还是微软公司的员工的时候,他就在自己的博客上报道有关于微软公司以及微软公司人性化的,有时甚至是不为人知的一面。通过他的博客,你 可以窥见微软公司内部的日常工作、新酷的技术以及那些聪明的天才们是怎样被微软公司内部的腐朽制度所毁灭的(或至少是被消弱的)。微软公司的博客随后成为 了公司与用户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主要渠道。在2006年,Scoble离开了微软公司,加入了PodTech.net网站。在这里他制作了名为 “Scoble 秀(Scoble Show)”的广播节目,专门播放他对那些技术人士的访谈。最近一期节目所邀请的嘉宾中包括了PCWORLD杂志的主编Harry McCracken,其顺道对那个永恒的问题 —— 是选择苹果Mac电脑好,还是选择PC好?——进行了辩论。Scoble同样也采访过200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John Edwards,后者曾直言不讳地抱怨过博客已经将自己拖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26. John Battelle,美国联邦多媒体出版社(Federated Media Publishing)的企业法人兼董事会主席
著名的企业家兼新闻记者John Battelle一直处于互联网历史演变的中心区域,无论是在Web 1.0、Web 2.0(他和Tim O'Reilly共同举办的Web 2.0高峰会议),还是正处于萌芽阶段的Web 3.0。此外,他还创建了有些人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浮华世界(Vanity Fair)》和《人物杂志(People Magazine)》”:《连线杂志(Wired Magazine)》和《行业标准(The Industry Standard)》。他最近的一项投资,联邦传媒出版发行公司(Federated Media Publishing),发行着最顶级的在线内容。它由超过50个网站所组成,其中包括了43 Folders、Ars Technica、BoingBoing和TechCrunch等著名网站。他在2005年出版的著作《搜:Google和它的竞争对手是怎样重写商业规 则,并改变我们的文化的》以及他的“搜博客(Searchblog)”,是每一个想要真正了解这个技术行业急剧的发展变化的人,所不可或缺的读物。
27. Lawrence Lessig,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协议组织CEO
由于他在这一领域中“国王般”的地位,《连线杂志(Wired)》曾将他誉为为“互联网法律世界当中的猫王(Elvis of Cyberlaw)”—— 而这一名号从此就一直保留了下来。Lawrence Lessig是斯坦福大学法律学院的一位教授,同时也是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CC)组织的主席。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CC)组织是一个非盈利性的机构,致力于促进和推广为在线知识作品所设计的一套自由的、但不可废止的授权协议体系。该套授权协议体系被设 计用来让版权所有者们在分享自己所创造的内容的同时,依然可以控制它。一个CC授权协议的标志,表示了该内容的版权所有者要求你在使用这个内容的时候,标 注出原始作者、限制商业使用,或者允许你在特殊的条件下对该作品进行派生或演绎。诸如《危险小耗子(DangerMouse)》和《David Byrne》一类的音乐作品,都将歌曲分别制作成为了用于非商业目分享的使用CC授权的音乐样本和专用于商业目的的音乐样本,以约束广告商们对它们的使 用。在知识共享组织(Creative Commons)的搜索网页上,有大量采用知识共享(CC)授权的媒体作品被储存在一个方便检索表单之中。
28. Meg Whitman,eBay网站CEO< 假如说有某个行业eBay网站还没有涉及到的话,那么这个行业一定还没有诞生。无论你是想要在第一时间就抢购到一台最新的PlayStation 3游戏机,还是想要拍卖掉自己的业余油画作品,你很可能都已经浏览过这个网络在线拍卖世界中的王者了。Meg Whitman,虽然她作为eBay网站的首席执行官已经要接近9个年头了(这在互联网世界中来说,几乎已经是一个时代了),但是她还不打算止步,她的思 想已经超越了过时的老兵Joe dolls,并打算继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她同时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在线支付系统PayPal的老板,以及最为流行的网络语音通讯系统Skype的骄傲的新主人。 29. Ron Wyden,美国俄勒冈州参议员
美国俄勒冈州的资深民主党参议员,长久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在美国国会山中对技术方面议题最具有影响力的声音之一。在他的任期当中,Wyden创立了,或是联合创立了《科学与技术紧急动员法案(Science and Technology Emergency Mobilization Act)》、《网络安全研究和发展法案(Cyber Secur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以及备受争议的CAN-SPAM法案。(嘿,他们不可能永远都是胜利者!)最近,他又提交了一份名为《互联网反歧视法(Internet Nondiscrimination Act)》的议案,该法案的目的是防止电信公司以更快的传输数据内容为借口,向用户征收更高昂的使用费用。
30. Michael Arrington,TechCrunch 网站的博客和发行人
作为联合创建了加拿大的Answer 到 Netflix网站(Michael Arrington)的企业家和前律师,Michael Arrington在2005年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通过博客报道互联网初创公司之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他成为了互联网之上的新一代教父,像比尔?盖 兹和乔布斯一样,受到了大批互联网狂热份子的疯狂追捧。现在TechCrunch网站的资产横跨了6个域名,而脾气暴躁的Arrington也无可辩驳地 成为了当今互联网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技术类博客。
31. Bruce Schneier,密码破译者
无论他所关注的是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委员会(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最新推出的愚蠢的安保程序,还是诸如12位字符长度的密码的安全性究竟有多高这一类的问题,Bruce Schneier 都对这些你很可能在线上或线下所遇见的计算机安全问题给出了最为清晰的(也是最发人深省的)思考。Schneier新近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与反恐战争相关联 的安全问题的文章 ——无论是关于国际的,还是关于国内的,还是关于互联网空间中的 —— 都非常值得一读。
32. Kevin Rose,Digg网站创始人
不论是谁在互联网上写了一个故事,他都会希望Kevin Rose的用户来“Digg”这篇文章。这位TechTV前主人(以及Leo Laporte的同事(参见第47名))在2004年创建了Digg.com网站,将社会性网络的力量带进了新闻报道之中。Digg网站的算法能够让用户 们提交自己所喜爱的新闻故事,然后通过全体用户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将决定是将这些新闻故事顶上网站首页,还是将它们埋葬到阴暗的角落之中。Digg网站在 2006年6月的时候扩大了自己的内容范围,从单纯的技术性新闻扩展到了主流新闻报道。这一转变促使《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杂志将一张 Kevin Rose扮鬼脸的照片放上了自己的杂志封面,上面还标注上了对Digg网站6000万美元的估价。无论Rose现在是否已经成为了千万富翁,他的网站的确 对互联网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33. David Farber,Interesting-People.org 创始人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David Farber就一直运营着“有趣的家伙(Interesting-People)”电子邮件列表。在开始时,这只是一份局限于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小小的电子 邮件列表,但是它最终却成长为了当今电子邮件列表领域中的参天大树。“有趣的家伙”电子邮件列表中所涉及的话题非常的庞杂:从911恐怖袭击到数字千年版 权法案(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再到关于网络中立性的争论 ……其间也充满了许多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关于这些话题的非常主观的评论与注解。Farber现在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与公共政策学院的一位教授。而他过去所担任过的职位包括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中的一位主要技术人员。
34. John Hinderaker,Scott Johnson 和 Paul Mirengoff,PowerLine博客的作者
政治候选人们再也不能忽略政治评论性博客的影响力了,而在现存的政治评论性博客当中,PowerLine无疑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这个信奉新保守主 义的三人团——3位在达特默思大学求学时相识的年轻律师 —— 在“Rather门”丑闻中声名鹊起,当时他们发起了举世闻名的对“Killian档案”真实性的质疑。他们怀疑Dan Rather在一个长达60分钟的新闻访谈节目中所展示的,这份关于美国总统小布什在国民警卫队中服役的历史档案是伪造的。最初,Rather和CBS新 闻电视台对这一指控矢口否认,并对PowerLine的博客们发起了强烈的反击;但是最后,CBS新闻电视台承认了自己犯有伪证罪,而Rather也屈服 了。
35. Vinton G. Cerf,ICANN 董事会主席,Google 副总裁,互联网之父
由于他在现在互联网世界的根基“ TCP/IP协议”的研发过程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Vinton G. Cerf 被誉为“互联网之父”。他对TCP/IP协议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大多集中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早期,当他还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处 (Department of Defense's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1位雇员的时候。(为了表彰他们的卓越功勋,Cerf 和他的搭档Robert Kahn在2005年时被授予了美国总统自由勋章。)现在,Cerf在ICANN (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国际互联网名字和号码分配组织)中担任要职,并于2005年成为了Google公司的副总裁兼“首席互联网福音传教士(chief Internet evangelist)”。他成为了互联网中立性的一名强力鼓吹者,并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前荣幸地露了一脸。同时他现在也在和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亲密合作,为实现更加健壮的宇宙通讯系统,而开发未来的星际间互联网络。
36. Tim O'Reilly,O'Reilly 传媒公司创始人兼CEO<>37. Drew Curtis,Fark.com创始人
它猥亵,它粗俗,但是它对浏览者却极具吸引力,Fark.com 邀请它的用户们作为特邀评论员,参与到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故事的正在进行中的尖酸刻薄的,但同时又常常是诙谐机智的讨论之中,而这讨论有时甚至又变成了新闻 本身。当这个网站最近刊登出了一篇新闻,上面用大字标题写着“Anna Nicole Smith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濒临死亡!”,法国的路透社和其他国际性的新闻媒体都争相转载了这则假消息。现在这个企业依然主要由一个人运作:它的创始 人兼聪明的混蛋Drew Curtis。在2007年1月,他在“超豪华搞笑视频网站(SuperDeluxe comedy video site)”上发布了自己的FarkTV节目。他同样也计划在今年五月出版一本新书。书的标题是《这不是新闻,这是Fark:大众传媒是怎样传播诸如新闻 之类的废话的》。
38. Gabe Rivera,Techmeme发明人
Gabe Rivera发明了一套强有力的内容分析算法。该算法能够通过扫描传统的新闻媒体和博客,识别出重要的故事,并且将相关的信息整理成一种便于用户阅读的集 合形式。它的目标是:找出下一个爆炸性的新闻故事,因此用户就不用再去完成这一工作了。这就是为什么有影响力的博客们、决策的制定者们以及“新闻瘾君子 们”认为Techmeme是自己不可或缺的读物。当Digg网站通过民主投票来为新闻故事排名时,当Slashdot网站通过编辑选择评价文章的优劣时, Techmeme(和它的那些姐妹站点WeSmirch、Memeorandum和Ballbug)下的技术,有可能是驾驭博客世界研究力量的最强有力的 一种方式。
39. Dave Winer,博客和RSS 2.0发明者
如果你每天都要浪费数小时的时间来细细品味播客(podcasts),那么你可以感谢Dave Winer,或是诅咒Dave Winer(这要取决于你持何种观点)。他是播客的发明者之一,同时也是最初的博客之一。回溯到1997年,Winer创立了自己的“手抄新闻博客 (Scripting News blog)”,该博客现在依然拥有很多的读者。他同时也参与创建了SOAP协议,一个在独立于操作系统的互联网服务中所使用的器械元素。然而,最终为他赢 取了世界性巨大声望的是他在RSS上的工作——一种在互联网内容推送服务(feeds)背后的技术。这一成就,再加上他说服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采用RSS技术的能力,以及他在完善这一技术使其能够支持多媒体文件上的工作(这让播客的诞生成为了可能),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现代内容 发行之父”。
40. Mike Schroepfer,Mozilla 基金会工程部副总裁
在正在进行的网络浏览器大战之中,Mike Schroepfer是统率着由全职和自愿工程师们所组成的巨大而分散的开放源代码军队的五星上将。这支军队的使命是:改进现在地球上最棒的网络浏览器,火狐浏览器(Firefox)。火狐浏览器所具有的开放源代码天性,让它在融合新的功能特性以及修补安全漏洞的方面具有了更快速的开发周期。对于他所取得的成功的最好注解,是微软公司最新发布的Internet Explorer 7网络浏览器采用了部分火狐浏览器中的特性,诸如标签式网页浏览。
41. Perez Hilton,好莱坞博客
无论你是爱他,还是恨他,这位备受争议的博客(真实姓名:Mario Lavandeira)改变了整个八卦新闻报道的面貌。Hilton 广受欢迎的网站全天候地提供了查阅名人八卦新闻和照片的途径,但是这并不是他出现在我们这份列表当中的唯一原因。Hilton 现在深陷于和照片代理公司X17的法律纠纷当中。X17指控他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就使用了自己保有版权的照片。Hilton则辩解道在自己的网站上张贴这 些照片完全是合法的,符合于“正当地使用有报道价值的图片”的条款。这件标的为760万美元的联邦法律诉讼将会永久地影响博客们在互联网上使用数字照片的 方式。
42. Paul Graham、Trevor Blackwell、Robert Morris和Jessica Livingston,Y Combinator风险投资创始人
当其他人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投注到一些在将来有可能成为(也有可能不会成为)下一个“Google巨人”的公司身上的时候,像是Y Combinator一类的风险投资公司却更宁愿花费较少的金钱,将宝押在潜在的“迷你Google”公司之上。Y Combinator 答应向创业者们提供两轮总计少于2万美元的投资,从而让他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原型产品,以期获得更多的投资。作为交换,Y Combinator要求获得该初创公司2%到10%的股份。这几个家伙所投资的初创公司包括了Reddit (已经被CondeNast所收购)Kiko和Weebly等等。这些名字听起来很可笑是吧?但是你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见YouTube时的感觉吗?
43. Mikko H. Hypponen,F-Secure公司反病毒研究主管
由公司反病毒研究主管Mikko H. Hypponen所撰写的“F-Secure 安全新闻博客”,是在互联网上了解最新的计算机安全威胁的必到之地。Sony BMG当初不这样认为,这真是太遗憾了。当F-Secure公司发现问题后,Sony BMG忽略了Hypponen关于在某些SonyBMG唱片中所使用的反盗版软件中隐藏着一个rootkit病毒的警告。虽然F-Secure公司并没有 打算将这些消息公之于众,但是Windows 专家Mark Russinovich在自己的博客当中详细地展示了整个rootkit的相关发现过程。由此而引发的巨大羞辱(以及对rootkit所发起的第三方法律 诉讼)可能会让Sony学会在下一次要更加重视Hypponen的意见。
44. Rob Malda,Slashdot.org网站创始人
1997年,Rob Malda (网名:CmdrTaco)创建了Slashdot网站,一个刊登由愤怒好战的(但常常也是极具技术素养的)读者所筛选出的新闻和相关评论的博客。事实 上,原始的新闻故事常常是作为了敲门砖的角色,引发了网站上一系列极具价值的评论和讨论内容。即便是你更加喜欢Digg、Techmeme或其它新闻聚会 的博客平台,请不要忘记了它们都是从Slashdot演变出来的。并且,虽然现在不断涌现出来的竞争站点从Slashdot那里夺取了大量的声望和读者, 但是现在互联网上的编辑和作者们依然将自己的新闻故事被“Slashdot”所收录,当作是一种极高的荣誉。
45. Nick Denton,Gawker 传媒公司创始人
Nick Denton的博客帝国是如此的具有影响力,其所涉及的范围是如此的广泛,以至于你很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已经浏览过他的15项资产中的一个了。这其中包括了 被誉为“纽约时报金融和商业网络版”的Gawker网站,“华盛顿闲谈”的Wonkette网站,“洛杉矶八卦”的Defamer网站,以及技术新闻网站 Gizmodo。Denton的帝国毫无疑问是当今互联网上最成功的独立博客典范,其涉及的领域从工业,到汽车,到好莱坞,再到高科技领域。
46. Tim Berners-Lee爵士,互联网联盟(W3C)主管
假如你发明了全球互联网,就将它免费地贡献给了全人类,那么接下来你又打算要做什么呢?再创建一个全球性的组织,致力于将它变得更好。当他作为一名科学家为CERN机构(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欧洲核研究机构)工作的时候,这位英国的科学家设计了第一款网络浏览器、编辑器以及语言协议(HTTP),并且他又在1994年时创建 了W3C组织。最近,他又在为互联网中立性而到处奔走呼吁。像古老的金融公司E.F. Hutton一样,当Berners-Lee发表观点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屏息聆听。
47. Leo Laporte,《本周科技(TWiT)》播客的创作者
至少在过去15年中,这个在Leoville背后的家伙创建、运营和编写了大量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其中最著名的是早先的“TechTV秀屏幕保护程序”。 他以自我激励的风范向全世界证明了技术新闻也可以做的有趣。他最新一次的大胆尝试是“TWiT.tv播客网络”,一个由听众所赞助的企业。TWiT.tv 聚集了先前TechTV的一些老员工,他们在一起创作了十几个的podcasts广播节目,其中包括了闻名遐迩的“本周科技(This Week in Tech)”。
48. Mohammed 和Omar Fadhil,博客世界中的“伊拉克之声”
无数的博客都争先恐后地发表着有关伊拉克战争的长篇大论。但是Fadhil兄弟对伊拉克的报道模式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少有人可以匹敌的洞察力和观点——因 为他们的人就在伊拉克,因为他们的基地就在巴格达。无论你的政治倾向如何,当你阅读了他们的文章之后,你都很难不会被文中所传达出的信息所感染,从而获得 对于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意义和这场战争所造成的持续影响的一种更深刻理解。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恰当的例子,能够诠释草根记者们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 了
49. Jesse James Garrett,Adaptive Path总裁
Garrett,这位美国圣弗朗西斯科的专业网页设计公司Adaptive Path的总裁,并没有发明Ajax技术,一项技术和编程技巧的集合体。是Ajax技术给予了像是Zoho办公套装和Google地图桌面软件之类的互联 网应用程序无与伦比的交互性和响应速度。Ajax技术其实早已存在,但却一直没有迎来属于它的时代,直到Garrett在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当作对它作出 了鉴定,并给予了它这个响亮的名字。Garrett现在依然是该项被许多最出色的Web 2.0网站和网络应用服务所广泛采用的创新和高效技术的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
50. Tila Tequila,MySpace 网站上的名人
假如你是歌星/模特儿/女演员Tila Tequila的朋友,你很难说自己是孤独的。大约有160万的MySpace用户认为自己和你是一样的。Tequila证明了那些存在于MySpace 网站当中的朋友圈子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力量、声望和财富。事实上,她重新定义了“朋友”这个词的含义,将许多你从未蒙面的人也包含了进来。无论你是如何看待 Tequila女士的才能的,凭借着她成功地使自己的知名度跻身于网络顶级人士之列,她的确够资格在新互联网经济时代中开设一门课程了。她登上了时尚杂志 的封面,她在热播的电影中出演了角色,而她的MySpace网页现在已经获得了5600万次的网页浏览量,再加上1734374条评论。
2007/03/24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